2014年7月1日 星期二

別人又不是我

佛法常常會提醒我們「公修公得,婆修婆得,自修自得」;「靜思語」也有一句話:「多做多得,少做多失。」這些話都是在鼓勵我們要精進,但是我們難免還是會怠惰與放縱。 證嚴上人曾經說過這樣的故事:古時候,有一處至少有一千名僧眾的叢林 (大寺院),為了供應眾人的伙食,設有一座大寮。大寮就是廚房,由典座師負責裡面所有的事務。寺院的典座師年事已高,但仍十分勤勞,廚房內的大小事務,都是由他一人打點。 有一天,有人買來許多海帶。由於海帶是溼的,典座師必須趁著陽光很強時拿出來曬,海帶才不會發霉。一位參學僧看到駝背、瘦弱的老僧獨自一人在烈日下曬海帶,感到於心不忍!他走到老僧面前,問:「老和尚,您幾歲了?」 老和尚說:「七十八歲。」 參學僧又問:「工作這麼多、太陽又這麼大,你為什麼不叫年輕的僧人幫忙呢?」 老和尚說:「別人又不是我。」 參學僧說:「那你為什麼不等陽光小些再做呢?」 老和尚說:「時日已不多了!」 「別人又不是我」,意思就是「公修公得,婆修婆得,自修自得」,與別人何干?老和尚又說:「時日已不多了!」因此,雖然他年紀大了,還是要做,不能空過時日。 反觀我們,時常多做一點,就會說:「為什麼常常都是『我』?」或者今天有一點不舒服,明天再說吧!或者說,我這麼老了,能做什麼?其實,這些都不是問題,真正的問題,發生在觀念的偏差。 自從《水懺》共修以來,才知道「觀念的偏差」來自於「我執、我見」,「我執、我見」是由「分別、對 待 」意 識 而來。境界本身沒有分別、對 待 ,「海帶」不會要求由誰來曬,不曬也沒關係,也不會在意陽光的大小。 「海帶 + 陽光」+「我」之後,就有你、就有他,就有「工作這麼多、太陽又這麼大,你為什麼不叫年輕的僧人幫忙呢?」、「那你為什麼不等陽光小些再做呢?」…… 許多的為什麼? 勞作是一分福業,自己做的福是自己得,別人做的福是別人得。假如身體健康、情況允許,就要趕快「盡本分,學本事」;生命在呼吸間,「時日已不多了」不是只對老年人說的。所以,大家要好好地把握時間,唯有身體力行、珍惜人生,才是真正覺悟的人。 來人間一趟不容易,我們不能空過時日,要發揮人生的價值,這正是上人告訴我們這個故事的用意。證嚴上人不也時常提醒我們:「人生只有使用權,沒有所有權。」「萬般帶不走,唯有業隨身。」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