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7月1日 星期二

觀善惡如月

慈濟不僅是慈善團體,也是佛教團體和修行團體,更是一個真、善、美的團體。很多人因為受到證嚴上人的感召而進入慈濟,進來之後慢慢會面臨到許多的境界,然後心就生出許多的煩惱,這是修行必然的過程。 修行要如何面對善與惡呢?證嚴上人曾說了一段關於「面對惡人與善人」的故事。一位求道者請教佛陀「如何面對無理取鬧或逞強欺善的惡人」?佛陀的回答是「把他當成月來觀想」。佛陀解釋,面對惡人,不要與他對立,因為針鋒相對必起衝突,要退一步、忍一下,惡人自有因緣果報,終會如月漸蝕而消退不見。 至於「如何面對善知識」?佛陀的回答也同樣是「把他當成月來觀想」。佛陀解釋說,月初時,月亮慢慢從缺而圓,這就像善知識的德行增長,日日累積而至圓滿。 證嚴上人叮嚀,在沒有累積德行之前,要影響別人是非常困難的,因此不要急著去改變別人,要多利用時間趕快累積自己的德行。佛陀教導,累積德行必須依循五個方法──正信、守戒、多聞、布施、智慧,這也是就是人格成長完滿,像月初到月圓的過程。 人間為什麼最適合修行?因為在人間有機會聞佛法;證嚴上人常提醒我們,要把是非當教育,也就是說,善、惡的境界是給我們當教育,隨時反觀自己的心。證嚴上人也經常引用孔夫子的話:「三人行,必有吾師焉,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」別人的優點是我們的學習對象,別人的缺點是對我們的提醒和警惕。 有句靜思語說:「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。」然而,許多人聽到或看到「不善」的境界,尤其當對方是承擔幹部,往往立刻生出許多煩惱,開始「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」;不但生氣,也開始起心動念,產生困擾,甚至對團體的信心都開始動搖,起了退轉心,有如圓滿的月漸漸缺失損德。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自省:我們有過這樣的遭遇嗎?有過同樣的疑惑嗎?如果有,這表示我們心裡的「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」五毒已經開始蠢蠢欲動,逐漸要摧毀我們的信念,這個時候,需要善知識為我們開導,解除這些疑惑。最好的辦法,平日多看〈靜思晨語〉、〈人間菩提〉與〈衲履足跡〉,其中一定可以找到我們要的答案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