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來慈濟,不是只來做善事,而是來學佛、來斷習氣──去除自己的無明煩惱,也去除苦難眾生的無明煩惱。
二千多年前,宇宙大覺者佛陀來人間,把人間稱為「娑婆世界」,「娑婆」的意思是「堪忍」。有苦才需要忍,也就是說,這個世界充滿了苦,有物質生活過不去的苦、有心靈煩惱過不去的苦,假如在生活上過不去,再加上心靈煩惱過不去,那是真正的不堪忍。
人間苦 來自多生的習氣
為什麼會有苦?有這麼多的煩惱呢?深究起來,這苦的源頭皆起於無明,也就是習氣。上人在闡釋《水懺》之中,常常提到「根本無明」,也說到「一念無明生三細,境界為緣長六粗」。
我們的「根本無明」來自於過去多生多世不斷地薰習,如影隨形,隨我們來到這一生、這一世。所謂「我」,是由身與心組成,當我們的身形接觸到外境,就會產生感受,有了感受後立刻起心動念,順我的則喜、逆我的則不歡喜。
念頭一生,三細──貪、瞋、癡──就跟著生出來。我時常會問大家一個問題:「買水果時,不挑選的請舉手?」總是沒有人舉手。挑選水果是很自然的動作,我們不知道這其實是「貪」。這種心態非常細微,察覺不出來。「瞋」也一樣細微,許多人往往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愛發脾氣;有時就算知道道理,也不肯做,這就是「癡」了。三細一直衍生,由六根(六粗)衍生下去,一直到無量數,這就是習氣。
佛菩薩 為愚癡眾生擔憂
這樣的習氣一天不改,一天的業就增加,三業普遍到百八煩惱叢生,甚至衍生八萬四千煩惱,接著就妄想執著,造諸惡業,因緣果報就跟著來,於是在六道中生死輪迴,苦不堪言。如果以簡單的流程表示,是這樣的:
無明→身心(我)→外境→感受→起心動念→妄想執著→業果→六道輪迴
眾生迷而不覺,覺而不行,諸佛菩薩對凡夫很感傷,覺得眾生怎麼如此愚癡?有這麼多的方法將煩惱去除,大家卻無法接受,還是在迷茫中,在夢中作樂,隨著境界流轉,在六道中受苦,怎麼辦呢?對諸佛菩薩來說,實在是很悲哀的事。
我們若不改習氣,諸佛菩薩都在為我們擔憂。佛陀來到人間,就是為了開發眾生的慧命,剝除眾生的無明、妄見。學佛,就是要學如何撥開無明、如何認清妄見。認清妄見之後,還要知道如何修正妄見。
來慈濟 不是只來做善事
「三界唯識,萬法唯心」──佛陀很明白地向大眾說,苦與樂都是在一念心。「心、佛、眾生三無差別」,意思是說,佛與眾生的心是一樣的,但在起作用的時候卻不同;佛的心隨緣不變(覺),常處於清淨(菩提),眾生的心卻是隨緣而變異(迷),讓苦(煩惱)生起,因此在六道中輪迴流轉。煩惱與菩提,只在於一念心,一切唯心造,關鍵都是一個「心」字。
上人教導我們,既然來到人間,不要只是庸庸碌碌過生活,無論從事什麼樣的職業,都應該去探討人生的道理,了解我們為什麼會生在人間?為什麼會活在這個空間?到了今生此世,我們已經知道問題所在了,應該要好好找出無明的根源,不要再讓這些無明,對著外面的境界,在今生此世又生出許許多多的枝末無明。
我們來慈濟,不是只來做善事,而是來學佛、來斷習氣──去除自己的無明煩惱,也去除苦難眾生的無明煩惱。做好事容易,斷習氣難。我們要去探討生命的來源,真正認清未來能依止的目標。
發心做慈濟,除了自救以外,我們還要救他,也就是上人常說的「淨化己心,淨化人心」。但我們首先要好好建立自己的慧命,否則自己的慧命沒有好好建立,又如何能開發別人的慧命呢?
法入心 身體力行斷習氣
我們做慈濟如果沒有佛法,就只是做善事而不是修行,如何把做善事提高到修行,需要一個過程,那就是法要入心。佛法太高深,一般人理解不了,但是經過上人深入淺出的開示之後,我們每個人都能聽得懂,也都發現佛法很實際、很契合現代人的生活。我們要多聽、多聞,一聞再聞,聞出法喜來,法才會入心。聞法入心,才能清除無明,聞法後要身體力行,斷除習氣。雖然無法立刻就不起心動念,學得「靜寂清澄」的寧靜境界,至少可以做到「見境法生」而不是「見境生心」──生煩惱心。
上人曾在晨語講了《百喻經》中的一段故事,敘述一個人到山林去修行,但經過了十二年的時間,還是無法降服雜念下去,讓他很苦惱。佛陀於是化身為普通的比丘,走到這位修行者所在的樹下,靜靜的坐在他的旁邊。
他們的面前有個湖,一隻龜從湖面爬上岸,一隻水狗也上來了,看到那隻龜,張開了嘴就要咬。那隻龜警覺性很高,立刻把頭、尾、四肢都縮進甲殼,水狗無論如何嘗試,只能咬到甲殼,傷害不了龜。等水狗累了,休息了,龜伸出頭腳,開始向前爬行,水狗再度靠近去咬,龜趕緊又把頭、腳、尾都縮起來。如此三番兩次,水狗又累又無奈,終於放棄離開了。龜探出頭來,覺得沒有威脅了,於是安心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。
佛陀對那位修行者說,龜的頭、腳、尾就像我們人的「六根」,如果我們一接觸到外面的境界,能夠像那隻龜一樣,提高警覺,趕緊收攝六根,不緣外面的境界,就能夠安全的前行。修行者聽了,恍然大悟,也就「貪斷妄止」──貪欲的心全部斷除,心念、雜念完全止住。
這個故事提醒我們,要時時努力照顧好自己的心,付出無所求,當六根接觸到外面的境界時,要學那隻龜趕快把「六根」收攝起來,才能斷習氣、斷煩惱。《彌陀經》云:「修行要修到調伏這個心,不起心動念,從一日到七日,到四十九日,這個心都不起動。」
如果把煩惱的源頭照顧好,我們就不會犯錯,不會造諸惡業,自然也就能超越六道輪迴,行在菩薩道上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